15 2025-05
淄博物华楼积极发掘地缘优势特色打造传统经典产品
本身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老字号企业山东淄博物华楼食品有限公司在以传统经典口味产品为主的同时,创新发展方式,积极发掘地缘优势产品,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在新原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上,体现明显,研发出更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增加了不少亮点和卖点。传承于家族 服务于百姓
物华楼食品以经营传统风味糕点为主,历史渊源流长,独具民间特色,产品来源于民间,传承于家族,服务于百姓,是中华民间饮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没有家族的历史传承,就没有今天的”物华楼”,其发展和历史演变成三个阶段,建国前、建国后和改革开放以来。
据临淄区《金山镇志》东崖村征集材料考证,民国初年的1929年,南刘征东崖村有一家志谟糕饼铺,常年制作经营面食、糕点,在当地声誉很高,店主叫孙志谟(即现在物华楼食品公司法人孙能友的祖父),他从十四岁开始跟族人孙朝朱学艺,当时制作经营“山西㸆饼”和“南方点心”,小志谟淳朴善良心灵手巧又勤奋好学,练就一手好手艺,手艺学成后,就办起了自己的烤饼糕点作坊,用心钻研反复试验发明了独特的夹层烤炉,研制出了固定秘制配方,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搅拌以至揉面、擀面、压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发明了即和面即制作技术。
制作的㸆饼以用料考究、制作独到、工艺严谨、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咀嚼筋道;并配有花纹图案,风味特点显著,“嚼上一小口,香满一大口”。老月饼制作更是精心选材,配方独特,一品一味,各有千秋,享有“宁舍一月不点灯,不舍志谟老月饼”的美誉!
1956年公私合营后孙氏族人为了不让人人爱吃的“山西㸆饼”、糕点失传,主动要求到村副业队制作㸆饼,从建炉到进料每一个程序严格把关,村里经济得到了发展,饮食文化得到了传播,附近各村村民到东崖村买上烤饼、糕点招待客人走亲访友,当时成为一件体面的事。用材务真 用工须精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老㸆饼、老糕点”的继续发扬光大,第三代传人孙能友不辜负父辈的期望,在继承了家族传统制作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2000年大胆承包了淄博东泰食品有限公司,加大了产品研发和创新。
继续秉承着“用材务真,用工须精,”和“做精才是手艺”的理念,为适应新时代新需求,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开发出新品,并力争把每个产品做到最好。孙氏家族的第五代传人孙守伟也在食品加工上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老一代人的影响和带动下,成为物华楼食品公司的中坚力量。
2009年孙能友完成了从志谟㸆饼、糕点坊到物华楼的演变。回村创办了淄博物华楼食品有限公司,使家族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糕点制作工艺不断融合创新,以“质量为本,服务大众”的经营宗旨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加入行业协会,经常组织技术交流,组织教材学习、聘请业界精英师资传授制作技能,打破师门界限的限制,使工人熟练掌握制作技术,技工队伍也有了很大提高。在糕点中采用结晶果糖替代部分白砂糖,用十年时间挖掘研发了低糖“山东老月饼”的独特配方和加工工艺,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
是什么原因引发物华楼牌山东老月饼的“快销现象”?孙能友说:“我们一靠品质,二靠信誉。市场需求再大,品质为先,我们不做劣质产品,更不能为了赚钱,一味地去增加产量,不顾质量。”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两拨前来洽谈合作的电商、客商,与他们一起参观了原料仓库、生产车间等,二十多种原材料全部来自原产地,全部都是上等优质食材佳品。孙能友说;“好的原料是做高品质食品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尽管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产品质量不能打折。”
多年来,物华楼食品将质量、信誉视为企业的两个生命,发生在企业的两个真实的故事足以说明。几年前,投放在商超里没有卖掉的500多斤月饼,被拉回了公司,孙能友严格按照规定和处理要求,把退回的月饼当柴火烧锅炉。
一次夫人在配料时,将其中的一种原料重量配置不足,孙能友得知以后,进行了严厉批评,夫妻俩愣是半个月没有搭腔。为此,孙能友发明了配料机,把各种原料的配比输入电脑设备,按下按键各种原料足斤足量到达“指定位置”。
“解决高糖、高热量的唯一办法就是减糖,为此他一头扎进了车间做起了实验,一做就是1个多月,反复实验不下50次,浪费的原料超过了一吨。“老婆孩子说我疯了。”孙能友说,为了做健康食品,我们必须选用结晶果糖与蔗糖合理搭配,这样才能使得月饼中含糖量大幅度降低。
Leave a comments